2005年10月31日 中华眼科杂志2005 Vol.41 No.7 P.625-630
3
(广州)为了对比观察光学离焦性和形觉剥夺两种诱导方法所致恒河猴
近视眼视网膜形态与超微结构的变化,研究者选择年龄1.0~1.5个月的健康恒河猴15只,1只眼为实验眼:配戴-3.00 D镜片(9只眼)或散射镜片(6只眼),造成光学离焦或形觉剥夺;另1只眼作为对照眼。处理后不同时间用角膜地形图、睫状肌麻痹下验光、A超动态观察猴眼屈光状态和眼轴的变化;用相干光断层扫描术(OCT)动态观察视网膜厚度的变化,并与组织学测量值进行比较;3个月后,光镜和电镜下对比观察光学离焦、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和对照眼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变化。结果 15只猴实验眼均形成近视眼,光学离焦和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均可见视杆细胞外节较长,视锥细胞膜盘减少,膜盘间隙增大,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均较对照眼薄;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厚度的OCT测量值与经校正后的组织学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可见实验性近视眼视网膜超微结构与对照眼明显不同,但光学离焦和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很相似。这种改变在近视眼发生、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。
作者:
自动采集 2005-11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