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《活幼心法》 儿科著作。又名《活幼心法大全》。卷九论儿科惊风、吐泻等六种杂症。本书为后世儿科学者所重视,尤其在痘疹专著中影响较大。
06-01-11摘要:活血通经 治疗学术语。用活血的药物治疗妇女病理性经闭的方法。临床上需辨证论治,以活血通经药物为主,针对不同病因灵活用药。如气虚加补气药,血虚加补血药,气滞加行气药,肝郁加疏肝药,肝肾虚加补肝肾药。
06-01-11摘要:《活人心法》 ①养生学著作。卷上为养生法,内容包括治心、导引法、祛病延年六字法、保养精神及补养饮食等。内容以伤寒病证治为主,对伤寒病证的辨析,察舌及伤寒方的介绍均较详尽。
06-01-11摘要:《活人事证药方》 综合性医书。二十卷。
06-01-11摘要:《活法机要》 综合性医书。不著撰人《或题元·朱震亨撰》。本书或认为系朱氏门人所编述,现存较早的刊本有明吴中衍校刻本,《济生拔萃》本、《医统正脉》本等。
06-01-11摘要: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又名混睛、混障证。本病多因肝脏毒风与瘀血上凝所致。
06-01-11摘要:豁泄 古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七:“小儿有嗜食,食已仍不知饱足,又不生肌肉,但其腹大,其大便数而多泄,亦呼为豁泄,此肠胃不守故也。
06-01-11摘要:混元生 产科学名词。又名被膜儿、幸帽儿。周纪常《女科辑要》卷五:“儿不出胞,连胞生下者,名曰混元生。
06-01-11摘要:《混俗颐生录》 养生专著。作者本着普及养生知识的宗旨,选录“历试有验之言”编撰成书。全书分述了饮食、饮酒、患劳、患风、户内、禁忌及春夏秋冬四时等方面的养生原则与方法。收入《道藏·洞神部》573册。
06-01-11摘要:魂魄 指人的精神灵气。《灵枢·淫邪发梦》:“正邪从外袭内,而未有定舍,反淫于藏,不得定处,与营卫俱行,而与魂魄飞扬,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。”《灵枢·本脏》:“志意者,所以御精神,收魂魄,适寒温,和喜怒...
06-01-11摘要:魂门 经穴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在背部,当第9胸椎棘突下,旁开3寸。
06-01-11摘要:一说“魂”为神之别灵,一说“魂”为知觉之属。《内经》中“魂”的概念,与迷信说法中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的“魂”不同,它是指依附形体而存的,由肝脏所藏。”杨上善注:“魂者,神之别灵也。”汪昂注:“魂属阳肝...
06-01-11摘要: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位于脐中两旁各1寸处。主治泄痢脓血,肠炎,消化不良,习惯性便秘等。
06-01-11摘要:浑身麻木 证名。自觉全身肢体麻木不适。由气血不充,卫气不行,或痰湿,或气郁血瘀所致。《兰室秘藏》卷二:“浑身麻木不仁,或头面手足肘背,或腿脚麻木不仁。
06-01-11摘要:浑浑焞焞 病状名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心痛耳鸣,浑浑焞焞。”《灵枢·经脉》:“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。
06-01-11摘要:浑浑 脉学名词。《素问·疟论》:“无刺浑浑之脉。”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浑浑革至如涌泉,病进而色弊。”王冰注:“浑浑言脉气混乱也。
06-01-11摘要:②指病因,即湿浊之邪。《伤寒论·辨脉法》:“浊邪中下,多曰浑也。《灵枢·外揣》:“然余愿杂之毫毛,浑束为一,可乎。
06-01-11摘要:昏晕 证名。头脑昏沉眩晕之证。《证治汇补·眩晕》:“日晡眩晕,得卧少可,谓之昏晕,此阴虚也。
06-01-11摘要:见《医林绳墨·眩运》。又作昏晕。详该条。
06-01-11摘要:昏翳 病状名。指昏暗矇眬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其主埃郁昏翳。
06-01-11摘要:指视物不清的证候。《医贯》卷四:“神水者,由三焦而发源,先天真一之气所化,目上润泽之水是也……耗涩,则有昏渺之危。
06-01-11摘要:原指视物不明的证候。《医贯》卷四认为:“火衰则有昏瞑之患。
06-01-11摘要:瘣(huì,音会)疰 病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六载述有一种为“鬼邪所击”的突发性病证,发作时“心腹刺痛,或闷绝倒地,如中恶之类。
06-01-11摘要:《素问·八正神明论》:“索之于经,慧然在前。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:“微缓为风痿,四肢不用,心慧若无病。”《素问·刺腰痛》:“其病令人(善)言,默默然不慧。《灵枢·顺气一日分为四时》:“朝则人生始生...
06-01-11摘要:昏迷 证名。 ①神志昏迷,不省人事,或神识迷糊的症象。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一。《伤寒明理论》卷三:“郁为郁结而气不舒也,冒为昏冒而神不清也,也谓之昏迷者是也。
06-01-11摘要:昏霿(méng萌) 病状名。霿,晦暗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地气上腾,原野昏霿,白埃四起。
06-01-11摘要:惠民药局大使 古代医药职官名。明代惠民药局的最高长官是大使。其下还设有副使协助大使工作。
06-01-11摘要:惠民药局提调 古代医药职官名。元代所设惠民药局皆以各路正官提调,因此,各路长官也就是各路惠民药局的长官。
06-01-11摘要:惠民药局提调 古代医药职官名。元代所设惠民药局皆以各路正官提调,因此,各路长官也就是各路惠民药局的长官。
06-01-11摘要:惠民药局副使 明代医官名。明代惠民药局的长官是大使,副使是大使的助手,协助大使全面掌管惠民药局的工作。
06-01-11摘要:秽浊 污秽混浊。指腐败污秽之气以及山岚障气等。 ③指湿热熏蒸的秽浊。《温病条辨·上焦篇》:“脾郁发黄,黄极则诸窍为闭,秽浊塞窍者死。
06-01-11摘要:惠袋疬 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系指生于右耳根部其形如袋的瘰疬。
06-01-11摘要:惠民局 宋代医药机构名。北宋政和(1111-1117)年间,经尚书省提议并征得徵宗同意,将原有卖药所改名为“医药惠民局”。这一时期,惠民局还负责流行病防治中的医药施散。
06-01-11摘要:惠民局 宋代医药机构名。北宋政和(1111-1117)年间,经尚书省提议并征得徵宗同意,将原有卖药所改名为“医药惠民局”。这一时期,惠民局还负责流行病防治中的医药施散。
06-01-11摘要:《灵枢·杂病》:“哕,以草刺鼻,嚏而已。”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呃逆,即《内经》所谓哕也。《此事难知》:“哕属少阳,无物有声,乃气病也。
06-01-11摘要:恚嗔 怨恨。忿怒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有圣人者……适嗜欲于世俗之间,无恚嗔之心。
06-01-11摘要:《诸病源候论·七气候》:“恚气,则积聚在心下,不可饮食。”参见七气、九气条。
06-01-11摘要: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四。《诸病源候论·五鬲气候》:“恚膈之为病,心下苦实满,意辄酢心,食不消,心下积结,牢在胃中,大小便不利。
06-01-11摘要:会阴之脉 即任脉。《素问·刺腰痛论》:“会阴之脉,令人腰痛,痛上漯漯然汗出,汗干令人欲饮,饮已欲走。”张志聪注:“任脉起于至阴,与督脉交会,分而上行,故名会阴。
06-01-11摘要:会原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冲阳。参见该条。
06-01-11